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科银宏泰,路上也不会轻易捡到钱。不过,如果幸运真的降临在你身上,遇到这样的巨大财富,你会如何选择呢?是按下欲望,将这份意外收入据为己有,还是做到心如止水,果断交还?
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拾金不昧,但事实上,很多时候,即使面对仅仅是几百元的小额钱财,仍有人做不到坚守道德。如果你捡到数十万的银元,是否能像陶金兰一样,不动心、不动念,毫不犹豫地将其上交呢?
上世纪80年代,物质条件相对贫困的时候,陶金兰便做出了令人敬佩的举动,将一笔巨额财富上交给国家,这不仅挽回了国家的财富,也揭开了一段尘封32年的历史。
展开剩余80%当时的青海贵德县,生活条件极其艰苦,由于设施缺乏,当地居民没有自来水,水源问题成为大家最大的困扰。人们每天都得上山挑水,生活非常不便。
为了解决这一困境,县政府提前进行了详细的调研,然而,即使自来水设施终于到位,铺设水管的工作却并不轻松。由于当地缺乏施工队伍,县政府只能采用发放工资、让百姓们自己动手参与工程的方式。然而,由于地形复杂、任务艰巨,其中有一段水管的铺设工作成了无人敢接的难题。
这段路的施工科银宏泰,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园艺场,土地荒废多年,导致土壤非常坚硬,挖掘工作异常艰难,几乎没有人愿意承担这种繁重的任务,大家都希望分担轻松的部分。然而,18岁的陶金兰站了出来,决定接受这项挑战。
陶金兰家境贫寒,生活在当地游牧民族的家庭中。她从小就明白挣钱的不易,因此对于任何能提供收入的工作格外珍惜。看到没人愿意接手这份繁重的工作,她毫不犹豫地决定承担下来。她找来了自己的堂哥,两人一起起早贪黑、坚持不懈地为水管铺设工作而努力着。
就在一个黄昏,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,但他们仍在埋头挖掘。忽然,陶金兰的一锄头下去,发出了不同寻常的声音。她心里一愣,这声音既不像撞到石头的沉闷声,也不像碰到植物根茎的清脆声。随着锄头继续下挖,奇怪的叮铃声越来越响,她越发觉得不对劲。陶金兰好奇心起,用力挖了几下,竟然从地下挖出一大堆银元!
这发现让她和堂哥都吓了一跳,毕竟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银币。两人惊讶的同时,也意识到这是不容私吞的财富,必须上报上交。于是,他们商量后决定,一人留下继续守着挖掘现场,另一人则去县里报告领导。
很快,县里领导得知此事后,赶到现场进行调查。银元的真相被揭开,这些银币原来是民国时期的银元。学者们赶到后,经过详细鉴定,确认了这些银元的年代及价值。现场的专家推测,地下可能埋藏着更多的相同银元,随着清理工作深入,发现了更多的银元和银锞子,最终一共出土了67891枚银元和1500个银粿。
根据当时的市场流通价值,这笔财富的总额约为37万元,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。这笔巨款的主人是谁?又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财富埋在这片荒地之下?
学者们推测,这笔财富的主人与当地历史有着紧密联系。果然,通过后续调查,发现曾在这片园艺场工作生活过的军阀马元海,就是这笔财富的主人。
提起马元海,首先要了解他背后的马氏家族。马元海的亲戚们,包括舅父和表弟,都是青海地区的军事领袖,权势显赫,特别是他的表弟,掌控着青海、甘肃和宁夏。而马元海作为家族的一员,也拥有不小的权力和财富。
不过,马元海的名声非常差。他在当地横行霸道,屡次迫害红军,手段残忍,还通过各种手段搜刮百姓财产,令民众苦不堪言。凭借马氏家族的背景,他大肆进行非法勾当,包括烟土买卖、矿产私有化等,攫取了大量财富。
直到1949年,地方军阀的时代已经结束,马氏家族的势力逐渐瓦解。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即将消失,马元海开始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积累的财富。由于当时的银行体系较为不完善,他将大部分财富以银元和银锞子的形式藏匿在地下,准备日后再取出来。
据传,当时帮助他埋藏这些银元的家丁,因怕泄露秘密,也被马元海秘密处置。马元海原以为自己做得万无一失,但随着战争局势变化,他最终在青海被我军围困,不得不投降。在审讯中,马元海对其他罪行供认不讳,但却始终对埋银元一事守口如瓶。
因此,直到32年后,这笔巨额财富才被陶金兰姐弟无意间挖掘出来,并如数上交。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陶金兰姐弟的高尚品格,也让人们感叹命运的巧合和历史的偶然。这一行为,成为了人们赞扬的典范,彰显了诚信与正直的重要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聚天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